close

  記者來到了漢川市仙女山街道辦事處。“開發商有這樣的意願,我們也有這樣的意願,”對於“西湖國際”的改造,街道辦事處主任王建明說。在王建明看來,這是因為“規劃落後於時代需要,十分浪費城市資源,並且亟待改善的”。(7月24日人民網)
  漢川曾經的地標性建築,“西湖國際”小區一、二號樓建成僅四年,便遭拆除厄運,再次為短命建築群添丁。而所謂的理由,則充滿了溫馨的“人情味”。
  乍一看,土地是有關部門提供的,但因為“路兩邊的房子必須是統一規劃的高層”,有關部門首先點頭;小區是開發商投資的,以小換大誰不願意?可謂是兩家人都“你情我願”,沒有任何理由阻擋兩棟樓的倒下,儘管其年僅“四歲”。從此角度看,“建築短命”恐怕僅是有關部門和商人們“你情我願”共同戀愛的結晶。
  “四歲”是什麼概念?簡單對比一下,英國建築的平均壽命為132年,美國建築壽命為74年,即使是本土產品,平均壽命也有30年。四歲?這不又嚴重拖了早已倍受質疑的全國平均水平“後腿”了嗎?
  所謂“拖後腿”,其最大的悲劇,就在於只有旁觀者操心。一建一拆再建,受益最大的顯然是開發商,但他們一心向腰包看齊,甚至連“釘子戶”人命都不管,哪有心思管建築壽命。而最應重視建築壽命的有關部門,也早已被畸形的政績觀遮住了雙眼。規劃定了又改,官員施展舞臺變大了;房屋拆了又建,地方GDP增長了;小樓變成高層,城市形象上去了。眼前就是摸得著的政績,哪有餘光去盯著若干年後?更不用說增多的工程交易會為有關部門滋生多少“謀利”的機會。於是,就有了“西湖國際”兩棟31層高樓的全新規劃。
  4層小樓改建成31層高樓,三歲小朋友雖能明白其數量級的差異,但卻理解不到與其僅一歲之差建築的悲涼心情;工程學專家花了半輩子時間來計算如何提升建築壽命,但卻沒有算出有關部門心中的如意算盤;又一短命建築倒下了,但依靠城建拉升GDP的政績觀卻昂首挺立。
  “你情我願”,理應是和諧社會最好的插曲,但在城市規劃面前,卻成了某些建築的噩夢。這不僅僅是有關部門與商人們之間的“一往情深”,更是法治道路上的“出軌”。而當社會沒有了法制的保障,僅僅被幾個人之間的一時興起而改變,恐怕這種“你情我願”不要更好。
  文/冬月禾  (原標題:當“你情我願”的結晶是“建築短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zrfgd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