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杭州“棚戶”天街
  央廣網杭州4月19日消息(浙江台記者李振陽)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日,網上的一張照片,驚起輿論的一片關註。照片上,杭州市城區里有一片城中村,這城中村粗看房屋都有六七層高,可是仔細看才知道,原來是一些三四層高的樓房頂上,都建了兩三層的“棚戶”。這些棚戶區聚成面積總共上萬平,看起來擁擠不堪,儼然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棚戶”天街。
  這樣的情景您可以想象一下,這條天街,看起來不美好,實際情況,那就更差了。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棚屋”幾乎都屬於違章建築,存在極大的衛生、安全和法律風險。“棚屋區”為什麼會成片的出現?
  居民:因為這裡有太陽,陽光的話,方便曬被子啊,比較方便有陽光嘛。
  蘇晶晶五年前從河南老家來杭州打工,目前在四季青服裝市場工作。這個被她稱之為“家”的地方,實際上是一個不到10平米、只有一張床和簡單傢具的房間。和她一起住在這裡的,還有她的丈夫和一個未成年的女兒。
  蘇晶晶:其他地方不想去,太遠了。上班不太方便,住的太遠的話,要上班坐公交車,要騎自行車的話也不方便。
  記者:上班走過去就行了是嗎?
  蘇晶晶:對,走過去兩三分鐘就到了。
  除了上班方便,每個月900元左右的租金也是促使她把家安在這裡的重要因素之一。考慮到房間的性價比,蘇晶晶一家對居住條件就無法苛求太多。廁所、淋浴間和廚房要與其他4戶人家共用,房前屋後的角落裡堆滿了垃圾,污穢遍地,許多蒼蠅在空中盤旋。她的家,搭建在一幢4層高的居民樓頂,她和鄰居們成了實際上的“5樓”,在他們頭頂,還有一個憑空搭起來的“6樓”,也住著5戶人家,上下僅僅用一道狹窄的樓梯相連。而這樣在原本樓層之上又加蓋了兩三層的樓房,在常春路四季青服裝市場附近比比皆是,從周邊的高樓望過去,建築材料不同、外觀造型各異的搭建房連成了一片,儼然就是一個“棚屋區”。江乾區採荷街道城管科科長鄭健說,這些棚屋幾乎都是違章建築,而且規模巨大。
  鄭健:所以他們肯定是沒有經過審批,私自的進行搭建。到去年我們也統計過,長青農居這邊存在搭建的一共有500多戶,面積大概有4萬方的樣子。
  據統計,在這一區域里登記在冊的住戶,總共只有848家,如果說,其中500多戶有“棚屋”的話,那麼採荷街道一半以上的住戶,都存在著違章搭建的情況。採荷街道黨工委委員駱志堅表示,屋頂違建的形成是歷史原因。
  駱志堅:這個農居的主體建築普遍建於上世紀的90年代中期,然後從建房開始就陸陸續續出現了一些違章搭建。直到2006年,基本形成現在這個狀況。
  記者從採荷街道瞭解到,這裡原本叫做常青村,房屋都為當地村民所建,是私宅。上世紀90年代,作為全市首批撤村建居試點村之一,常青村從建房開始就出現了違章搭建。服裝市場在周邊興起,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當地村民違章搭建並將其出租的現象,也在這一時期開始出現,在2006年左右形成現有的規模。“群體性違建”的背後,是低廉的租金帶來的旺盛的租住需求。屋頂違建房裡的一個床位每天只要三、四十元;整間月租更是比樓下的正規房間低上數百元。作為附近5平方公里內唯一遺留的“城中村”,鄰近杭州四季青服裝批發市場的常青村吸納了近兩萬名外來務工人員和小商戶居住。
  這樣的密度不可思議,記者實地探訪發現,由於樓房和人員居住密集,消防車根本沒有辦法進入這個城中村,再加上許多地方電線糾結、纏繞好似一團亂麻,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街道相關負責人也認為,雖然此前沒有出現過嚴重的安全事故,但是情況不容樂觀。
  面對這麼一個髒亂差的情況,江乾區政府曾經在2010年提出過一個城中村整體改造的方案,但是如今這個項目的資金缺口高達20億元人民幣,改造一事只好被無限期地延後。
  儘管採荷街道表示,他們對新加蓋的違建實行了“零容忍”,但是為什麼不進一步的進行拆除呢?採荷街道黨工委委員駱志表示,他們進行過多次執法,但是村民都是拆了又建,根本擋不住。他承諾,下一步將會進行先易後難的拆除。
  駱志堅:現在我們還在排進計劃,但是這個具體的時間表還沒有。因為我們說實話,這屬於2006年以前已經形成的情況,量也是比較大的,所以說我們的工作還是在有序推進中。
  這個循序漸進的拆除工作,進行的很慢。2013年街道只查處了30多處違章建築,之所以面臨這麼大的阻力,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兩個,第一個就是拆遷的物理難度大。
  鄭健:現有的這些違建都在高空,普遍是五六層。涉及到高空作業。同時,因為這塊區域它是一個城中村,當時村中的規劃也並不合理,它的道路很狹小,幢與幢之間的距離非常的接近,所以這個施工難度非常大。
  施工有難度,第二問題就是,利益的驅動,讓拆遷難度更大。
  鄭健:房東自身的利益受到影響,有抵觸情緒。租住人員來說,如果說拆除它,因為在我們這個區域,周邊的這個區塊裡面已經只剩下這一個城中村了,對於他們這些租住人員除了這裡找不到適合的地方。
  不能因為方便就隨便的亂搭亂建,這個道理我們都知道,但是城中村住戶的去向還是需要關註,甚至政府也應該提供一些方便的辦法,採荷街道黨工委委員駱志堅表示,他們已經做了相關工作。
  駱志堅:這樣的我們也是貼出公告,就是給予他們一定的清退時間,也留充足的時間給他們找好安居的地方。
  面對城中村亂搭亂建必須拆的共識,又面對“棚屋區”拆不動的現實。浙江省社科院教授楊建華認為,想要解決“棚屋區”的問題,需要多方共同協作。
  楊建華:如何讓他們有一個居住的地方,這個是社區也好,她們的企業也好,政府的相關部門需要通力解決的。同時我們是不是需要加大對公租房或者廉租房,也面向農民工可以選擇居住,加大這方面的建設力度。  (原標題:杭州空中棚戶區野蠻生長20年 存安全隱患垃圾遍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zrfgdq 的頭像
    nzrfgdq

    普選

    nzrfgd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